组词典 词语

纳粟

基础信息

  • 词语
  • 繁体納粟
  • 拼音nà sù
  • 怎么读

【纳粟】的意思

古代有捐纳粟米得官或入国子监,后改用银两,以迄清末。《宋史.卷四二九.道学列传三.朱熹》:「讫事,奉乞依格推赏纳粟人」

您可能感兴趣的词

  • 买官:《后汉书.卷五二.崔駰传》:「崔公冀州名士,岂肯买官」宋.赵昇《朝野类要.卷三.入仕.进纳》:「有只纳粟得不理选,限文资者,俗谓之『买官』,此不可以就试出身也」也作「买爵」。
  • 租庸调:以均田制为基础,丁男、中男授田一顷,每年纳粟二石,称为「租」;每年服劳役二十日,或若不服役,每日交绢三尺,称为「庸」;每户每年缴纳定额的丝、麻等物产,称为「调」。
  • 入监:《明史.卷六九.选举志一》:「例监始於景泰元年,以边事孔棘,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,限千人止」《醒世恒言.卷二○.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「那年正值乡试之值,即便援例入监。
  • 堆积如山:宋.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.卷一.外诸司》:「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,牛车阗塞道路,车尾相衔,数千万量不绝,场内堆积如山」《喻世明言.卷二四.晏平仲二桃杀三士》:「臣国中人呵气如云,沸汗如雨,行者摩肩,立者并迹
  • 五日京兆: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四回:「(狄希陈)又忘记了自己是个纳粟监生,误认了自己是个三甲进士;乔腔怪态,作样妆模,好不使人可厌!只是五日京兆,人也没奈他何。

浏览历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