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词典 成语

沐猴而冠

基础信息

  • 成语沐猴而冠
  • 繁体沐猴而冠
  •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
  • 怎么读
  • 注音 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
  • 语法 偏正式成语
  • 近义词 衣冠禽兽
  • 反义词 仁人志士 、正人君子
  • 用法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
  • 注释 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猴子穿衣戴帽,究竟不是真人。比喻虚有其表,形同傀儡。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。
  • 例子 他虽然穿着西装革履,不过是沐猴而冠,举止谈吐仍是粗俗不堪
  • 出处 史记·项羽本纪》: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;果然。

【沐猴而冠】的意思 (成语典)

解释

比喻人虚有表象,却不脱粗鄙的本质。

出处

出处: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沛公已去,闲至军中,张良入谢,曰:「沛公不胜桮杓,不能辞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,再拜献大王足下;玉斗一双,再拜奉大将军足下。」项王曰:「沛公安在?」良曰︰「闻大王有意督过之,脱身独去,已至军矣。」项王则受璧,置之坐上。亚父受玉斗,置之地,拔剑撞而破之,曰:「唉!竖子不足与谋。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,吾属今为之虏矣。」沛公至军,立诛杀曹无伤。居数日,项羽引兵西屠咸阳,杀秦降王子婴,烧秦宫室,火三月不灭;收其货宝妇女而东。人或说项王曰:「关中阻山河四塞,地肥饶,可都以霸。」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,又心怀思欲东归,曰:「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!」说者曰:「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」项王闻之,烹说者。

书证

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:「说者曰:『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』项王闻之,烹说者。」(源) 《汉书.卷四五.蒯伍江息夫传.伍被》:「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,非常人也,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。」 《晋书.卷五五.张载列传》:「至如轩冕黻班之士,苟不能匡化辅政,佐时益世,而徒俯仰取容,要荣求利,厚自封之资,丰私家之积,此沐猴而冠耳,尚焉足道哉!」 唐.李白〈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沉之秦〉诗:「尔从咸阳来,问我何劳苦。沐猴而冠不足言,身骑土牛滞东鲁。」 清.全祖望〈孙武子论〉:「当吴人之大举也,楚之来相拒者为子常,斯其人如沐猴而冠,而又罢於奔命之余,以遇常胜之师,兵未交而胆已落。」

造句

他虽然穿着西装革履,不过是沐猴而冠,举止谈吐仍是粗俗不堪。 靠着裙带关系,他沐猴而冠的当上了单位主管。 他那副德性哪像个领导人?毛毛躁躁、坐立不安,活像沐猴而冠 更多句子 ++

【沐猴而冠】的意思

沐猴,即猕猴。猴子学人戴上帽子,虽外表装扮得像人,却少了人的本质。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脱粗鄙本性。也用以讥讽人虚有其表,没有才能而窃据名位。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:「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」《汉书.卷四五.蒯伍江息夫传.伍被》:「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,非常人也,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」也作「木猴而冠」、「沐猴衣冠」、「沐猴冠冕」。

【沐猴而冠】图片

沐猴而冠

浏览历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