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词典 成语

城下之盟

基础信息

  • 成语城下之盟
  • 繁体城下之盟
  • 拼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
  • 怎么读
  • 注音 ㄔㄥˊ ㄒㄧㄚˋ ㄓ ㄇㄥˊ
  • 语法 偏正式成语
  • 近义词 不由自主 、身不由己
  • 反义词 自食其力
  • 用法 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
  • 注释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。
  • 例子 战争结束后,失败的国家,也只有签订城下之盟
  • 出处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十二年》:大败之,为城下之盟而还。

【城下之盟】的意思 (成语典)

解释

泛指被迫签订的屈辱性条约。

出处

出处:左传.桓公十二年楚伐绞,军其南门。莫敖屈瑕曰:「绞小而轻,轻则寡谋。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。」从之。绞人获三十人。明日,绞人争出,驱楚役徒於山中。楚人坐其北门,而覆诸山下,大败之。为城下之盟而还。

书证

《左传.桓公十二年》:「明日,绞人争出,驱楚役徒於山中。楚人坐其北门,而覆诸山下,大败之。为城下之盟而还。」(源) 《左传.文公十五年》:「新城之盟,蔡人不与。晋郤缺以上军、下军伐蔡,曰:『弱不可以怠。』戊申入蔡,以城下之盟而还。」(源) 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:「敝邑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。虽然,城下之盟,有以国毙,不能从也。」(源) 《左传.哀公八年》:「楚人围宋,易子而食,析骸而爨,犹无城下之盟;我未及亏,而有城下之盟,是弃国也。」(源) 唐.牛僧孺《玄怪录.卷三.掠剩使》:「俄而蕃浑骚动,朝廷知之,又虑其叛,……遂为城下之盟,卒如其说也。」 《宋史.卷二八一.寇准列传》:「城下之盟,《春秋》耻之;澶渊之举,是城下之盟也。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,其何耻如之!」 《明史.卷二五九.袁崇焕列传》:「然都人骤遭兵,怨谤纷起,谓崇焕纵敌拥兵。朝士因前通和议,诬其引敌胁和,将为城下之盟。」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八回:「孤有犬马之疾,未获奔命。君以大义责之,孤知罪矣!然城下之盟,孤实耻之!若退舍於君之境上,孤敢不捧玉帛以从。」 清.乐钧《耳食录.卷三.大王》:「某乙雄於力,其侪共推之,众言某宅素凶,约敢下榻者,当醵酒相劳,乙故酒徒,闻之欣然曰:『请以麴君为息壤,愿往见魑魅为城下之盟,倘辱命,任公等遗我巾帼。』」

造句

战争结束后,失败的国家,也只有签订城下之盟 清朝统治者屈服於外敌压力,屡次签订城下之盟 如今敌众我寡,只好签下城下之盟,以减少伤亡。 更多句子 ++

【城下之盟】的意思

敌国军队兵临城下,抵挡不住,被迫与敌人签订和约。语出《左传.桓公十二年》:「大败之,为城下之盟而还」后用以比喻战败屈服的意思。唐.杨炎〈大唐河西平北圣德颂.序〉:「二月乙丑,皇帝以五命之服诏太仆崔偁总中权,专上将,誓军前之士,却城下之盟」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五回:「君民效死,与城俱碎,岂肯为城下之盟哉?」

【城下之盟】的意思 (辞典简编版)

敌国军队兵临城下,抵挡不住,被迫与敌人签订和约。后用以比喻战败屈服的意思。语出《左传.桓公十二年》。

【城下之盟】图片

城下之盟

浏览历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