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词典 成语

偃旗息鼓

基础信息

  • 成语偃旗息鼓
  • 繁体偃旗息鼓
  • 拼音yǎn qí xī gǔ
  • 怎么读
  • 注音 ㄧㄢˇ ㄑㄧˊ ㄒㄧˊ ㄍㄨˇ
  • 语法 联合式成语
  • 近义词 冷冷清清 、鸣金收兵 、消声匿迹 
  • 反义词 大打出手 、大动干戈 、大张旗鼓 
  •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比喻停止斗争等
  • 注释 偃:仰卧,引伸为倒下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
  • 例子 此行既是偷袭,当然得偃旗息鼓,隐密行踪
  • 出处 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云别传》: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

【偃旗息鼓】的意思 (成语典)

解释

军队放倒旌旗,停止战鼓。形容不露行踪。

出处

出处:云别传夏侯渊败,曹公争汉中地,运米北山下,数千万囊。黄忠以为可取,云兵随忠取米。忠过期不还,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,迎视忠等。值曹公扬兵大出,云为公前锋所击,方战,其大众至,势偪,遂前突其陈,且斗且却。公军败,已复合,云陷敌,还趣围。将张着被创,云复驰马还营迎着。公军追至围,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,翼欲闭门拒守,而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。公军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云雷鼓震天,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,公军惊骇,自相蹂践,堕汉水中死者甚多。

书证

《三国志.卷三六.蜀书.关张马黄赵传.赵云》裴松之注引《云别传》:「而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。公军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」(源) 《旧唐书.卷八四.裴行俭 列传》:「突厥受诏,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。虽偃旗息鼓,高枕有余矣。」 《资治通监.卷二六一.唐纪七七.昭宗光化二年》:「将攻沂州,先使觇之,曰:『城中皆偃旗息鼓。』绾曰:『此必有备,而救兵近,不可击也。』」 明.徐复祚《投梭记》第一五出:「听我号令:偃旗息鼓如安寝,衔枚持口噤,兔脱莫留停,狙击要详审。」 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一:「吾向已说过,但当偃旗息鼓以应之,彼见我不与他敌,必不乱攻。切记不可交战!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五回:「苟才便托了这个人,去代他竭力斡旋,足足忙了二十多天。苟才化了六十万两银子,好钦差,就是偃旗息鼓的去了。」 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一回:「那年正想得个京察,简放道府出来,偏偏遇着兵乱,就此偃旗息鼓的携眷出京。」 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○回:「於是瞿太太千恩万谢,偃旗息鼓,率领众人,悄悄回省而去。」

造句

此行既是偷袭,当然得偃旗息鼓,隐密行踪。 我军势弱,可偃旗息鼓,埋伏於此,俟机攻其不备。 连续打了几天仗,敌军突然偃旗息鼓,不知有何阴谋? 更多句子 ++

【偃旗息鼓】的意思

军队放倒旌旗,停敲战鼓,肃静无声,不露行踪。《三国志.卷三六.蜀书.赵云传》南朝宋.裴松之.注:「而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」后用以比喻事情中止,不再进行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一回:「那年正想得个京察,简放道府出来,偏偏遇着匪乱,就此偃旗息鼓的携眷出京」也作「掩旗息鼓」、「偃旗卧鼓」、「卧鼓偃旗」、「卧旗息鼓」。

【偃旗息鼓】的意思 (辞典简编版)

军队放下旌旗,停敲战鼓。比喻事情中止,不再进行。【造句】:由于联合国居中调停,冲突双方终于偃旗息鼓,协议撤军。

【偃旗息鼓】图片

偃旗息鼓

浏览历史